姜姝颖裴寒深夏熙慈裴建书全部章节目录
姜姝颖裴寒深夏熙慈裴建书全部章节目录

姜姝颖裴寒深

作者:佚名

主角:夏熙慈裴建书

分类:现代言情

已完结 | 2023-04-25 14:50:26

免费试读
下载阅读器离线看全本

主角是夏熙慈裴建书的书名叫《姜姝颖裴寒深》,本小说的作者是佚名倾心创作的一本现代言情小说,书中主要讲述了:裴建书和萧冠城赶着牛车,拉着杨大勇,杨桂花和夏熙慈出了村子。他们的牛车沿着村外的小路一直往青石山方向走了两里地,才找到杨家人躲藏的那片树林。那是一个大山沟,夏熙慈从上面下去的时候,一眼就看到衣衫褴褛的众人。杨桂花有七个哥哥,再加上各家的孩子,林林总总有十几人。他们所有人全都面黄肌瘦,有几个孩子更是瘦......

《姜姝颖裴寒深》精彩内容

但夏熙慈考虑到冬天的时候,家里的家畜们怕是要吃不少粮食,那粪便肯定会很臭,不弄粪水沟把粪便排出去,一个冬天下来,这边院子怕是都进不来人了。

萧冠城在家处院子里,转悠了一圈看着夏熙慈重新修整的家畜棚,连连称赞。

他以前怎么就没想过,在家畜棚上面再搭一层草帘子,如此冬天就算再冷,家畜们也不怕了。

“爹,我还准备了很多干草,如果天再冷一些,我们就把这些干草扑在棚里。”夏熙慈指了指角落里的干草垛说道。

“是,回头我在把棚里的土挖松软了,踩得太硬也是凉。”萧冠城附和道。

萧冠城走到马棚下,见黑球正在低头吃干青草,忍不住上前摸了摸黑球的脑袋,“这才几日黑球就壮实了不少。”

“黑球一天喝一小盆水牛奶能不壮实吗?”裴建书说道。

裴建书最爱吃水牛奶豆腐,自从黑球来了之后,萧奶奶给他做水牛奶豆腐的次数都少了很多,说是要留出水牛奶给黑球喝。

“你个臭小子,跟一头小马驹抢吃的,那点出息。”萧冠城见裴建书一脸不高兴,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小言,你都成婚了,不能老是跟个孩子一般。”

“呃?我是男子汉,不是小孩子。”裴建书一本正经的说道。

裴建书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小孩子了,等到了10月中旬的时候,他掰玉米,挖土豆,那都是冲在最前面。

几个舅舅见裴建书是干活的一把好手,纷纷夸赞他,他是越发有冲劲。

村里人见萧家人开始收玉米,也都去自己家地里看。

“真真是奇了,萧家的玉米怎么就能掰了,我们家的还有些嫩啊。”

“还好吧,虽然能掐动,但掰回家晾晒干,跟老玉米也没什么差别,不如我们也都收玉米吧,今年天气实在是太邪乎了,这才10月份就这么冷,在过几天万一上冻,玉米可不全都冻坏了。”

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大部分农户家里的农作物都还没完全成熟,但大家也顾不上这些了,先收回家再说。

玉米嫩点,晒一下也能磨成玉米粉,就是产量少点而已。

地瓜和土豆收得早了,也就个头小点,并不妨碍以后吃。

但如果不收,一场霜冻一下,这些农作物可没法储存了。

于是整个南丰村都在10月中旬开始忙碌起来。

刘卫家里也种了不少农作物,但他就看不上萧家,萧家忙着收粮食,他就是不收。

“这才10月中旬,现在把粮食收了得多少产量,再等半个月,玉米也能掰了,地瓜也长大了,那会收多好。”刘卫冷笑道。

“可村里人都已经开始收了啊,万一?”刘卫媳妇有些犹豫地说道。

“没有万一,我说不收就不收。”

刘卫媳妇被刘卫吼了一顿,眼圈一下就红了,家里都没吃的,刘卫还在这里硬抗。

“老大媳妇,你能不能不要添乱,现在收了玉米肯定要减产的,我还等着收了玉米给我娘家送一点回去,他们村里补种的晚,现在玉米棒才一点大,也不知道能不能收几个玉米。”

刘卫媳妇一听自己婆婆又要给她娘家兄弟送玉米,那心里是哇凉哇凉。

她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悄悄拿着背篓去地里掰了一背篓的玉米,送了她娘家藏着。

第三天又悄悄挖了一背篓地瓜送她娘家藏着。

刘卫家的粮食,就这样一天一背篓地被她媳妇送回了娘家。

刘卫媳妇算是看明白了,刘卫就不是良人,他就是个窝囊废,遇上事情除了打媳妇,啥也不会。

这一年又一年的积怨下来,终于让刘卫媳妇爆发了。

萧家种了一山的农作物,全家上阵,再加上杨家人总共用了六天,这才把所有农作物收回家。

这六天气温那是咣咣往下掉,等到了10月底,在一个清冷的早晨,突然毫无征兆了下起大雪来。

鹅毛般的大雪洋洋洒洒的,落在这片还满是绿色的大地上。

村里所有人都出来了,谁家田里还有点蔬菜的,纷纷拿着背篓去把蔬菜拔回来。

这一场大雪下来,可什么都要冻了。

而刘卫家也终于意识到他们家犯了什么低级错误。

“老大媳妇,赶紧拿上背篓跟我去掰玉米,老大你去挖地瓜去,这会土还没上冻,赶紧都挖回来。”刘老太催促道。

“娘你先走,我把大丫和二宝送邻居家去。”刘卫媳妇说道。

刘老太着急掰玉米也没多想就先走了。

她却不知道,刘老太前脚刚走,刘卫媳妇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

刘卫家的粮食早就被刘卫媳妇偷走了大半,最终两人收回来的玉米,地瓜,土豆总共也没两筐。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刘卫家闹得鸡飞狗跳。

夏熙慈和裴建书一人捧了一个烤地瓜,站在街边上看刘卫和他娘吵架,互相指责。

她轻轻咬了一口手里的烤地瓜,心中别提多甜了。

她才不会告诉别人,其实是她一直跟刘卫媳妇灌输,男人是累赘,只有两个孩子才是宝的思想。

这样的灾荒年里,家里如果没了粮食,最先饿死的就是孩子,刘卫媳妇为了保护两个孩子,这才义无反顾地偷家里粮食。

第166章腿疾好了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整个南丰村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太阳慢慢升起来,温暖的阳光洒在萧家大院里。

裴建书带着两个表弟,在院子里堆起一个巨大的雪人,夏熙慈则是跟着家里其他女眷在堂屋里绣花。

她们的衣衫都是普通棉布做的,颜色单一看着实在是寡淡。

前些日子家里忙,妇人们没空做绣活,只能凑合穿。

现在众人被大雪困在家中,纷纷拿出做好的衣服,在上面加点刺绣点缀一下。

夏熙慈在被扎了无数下之后,终于学到一点刺绣的精髓,最少她绣个小鸳鸯,看起来不像秃毛鸭。

“媳妇,快来,你看我堆了一个你。”裴建书很是兴奋地冲进堂屋。

厚厚的门帘一掀,夏熙慈只感觉一股清冽的冷风从门外涌了进来。

裴建书不由分说地上前拉夏熙慈的手。

“小言,你手好凉啊。”夏熙慈没着急跟着裴建书往屋外走,而是把挂在脖子上的棉手套套在裴建书手上。

夏熙慈的棉手套稍微有点小,裴建书把手套进去,只感觉五根手指都动不了。

他想扯下来,又有些不舍得的,这个可是他媳妇的棉手套,戴着可暖和了。

“外面冷,别冻着小姝。”萧奶奶叮嘱道。

女人畏寒,这样的天气来,萧家的女人全都猫在家里不出门。

“知道了,一会就让小姝回来。”

夏熙慈穿着厚厚的棉鞋,掀帘子跟裴建书一起去了院。

只见在院子一侧,杨聪拿了一片白菜叶子放在雪人的头上。

“小聪,你这是干嘛?”夏熙慈奇怪地问道。

“给雪人戴个帽子。”

“表嫂,表哥说这是你。”杨四毛11岁的儿子杨元指着雪人说道。

夏熙慈看着那片绿油油的白菜叶,简直无语望天。

“雪人不需要白菜叶帽子。”说着夏熙慈就把绿白菜叶拿下来,她可不想给裴建书戴个绿帽子。

“你们两个赶紧回屋把棉鞋放炭火上烤烤,玩了这半天全都湿了,小心你娘骂你。”夏熙慈吓唬道。

一天一夜的大雪下得可不浅,夏熙慈出来的时候,一脚踩下去棉鞋都陷下去一半。

杨元在地上跺了跺脚,把棉鞋上的跺掉一些,他见棉鞋确实有点湿了,赶紧拉着杨聪一起回屋。

棉鞋可是新做的,如果真弄湿了,两人怕是要挨揍。

“媳妇,我穿着兽皮靴子,不怕雪,爹说让我把院子里的积雪都堆起来。”裴建书很是得意的说道。

裴建书最喜欢萧冠城给他安排活了,哪怕是累活,脏活他也愿意干。

“我帮你一起。”夏熙慈说道。

萧冠城一早就带着杨家几兄弟四处铲雪去了,特别是家畜棚那边,积雪太厚,容易把棚子压塌了。

“媳妇,我力气大,你看着我堆雪就好。”说着裴建书拿了木锨,开始收拾院子里的残雪。

就在裴建书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杨大勇一脸兴奋地进了院子,紧随其后的还有萧冠城等人。

众人脸上全都带着笑,一看就遇上什么好事了。

“爹,大舅,二舅.......”夏熙慈很是乖巧地上前叫人。

“小姝,你爹在也不是坡子了。”萧冠城一脸喜气地在夏熙慈跟前走了两步。

他虽然步伐还略有些僵硬,但一看却是不在坡了。

夏熙慈心中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谢天谢地,萧冠城的腿终于好了,他如果再不好,她都准备直接给他一滴灵泉水喝了。

“爹,今天早晨你出门的时候,腿还不利索,怎么突然就好了。”夏熙慈奇怪地问道。

“刚才我和你几个舅舅去,北边院子扫雪,隔壁是你刘大爷家的院子年久失修,被这么一场大雪一压,摇摇欲坠眼看就要塌了。”

“你刘大爷年纪大了,万一被压怕是命就没了,我心里着急,就跑进屋里去背人,等我出来的时候,才发现我刚才跑的时候,腿一点都没坡。”

夏熙慈没想到萧冠城的腿好得如此突然,她琢磨着在灵泉水的作用下,萧冠城腿上的伤应该早就好了。

只是他腿坡了多年,已经习惯这么走路了,这才一直保持这个姿势没有改变。

今天有突**况,这才让萧冠城忘记了腿疾。

不管过程如何,现在萧冠城能跟正常人一般走路,整个萧家都是极为高兴的。

中午的时候,萧奶奶还特意让杨桂花多做了几个菜庆祝萧冠城的腿恢复健康。

萧冠城的腿好了,每天那是干劲十足。

等大雪融化,萧冠城带着家里的男人们一起去山上砍柴烧炭。

他买下的荒山上,还有大片树林,萧冠城把那些不是很粗,或者是半死不活的树全都砍了。

一车一车的木柴被运回家,村里人看到了,也有样学样,去山上砍木柴。

一日萧冠城在院门口劈柴,刘玉江正好看到过来找他说话。

“冠城,你们家怎么砍这么多木柴啊,我看你们还烧了炭。”刘玉江好奇地问道。

各家今年都种了玉米,玉米秆再加上平日里割的荒草,一般家里过冬也就够了。

可萧冠城家,一群男人啥也不干,砍了三日的柴,着实让刘玉江看不明白。

“小姝怕冷,她说女子冬天难熬,让我多砍点木柴,我想也是,桂花以前冬天老是去河边洗衣服,今年又特别冷,去河边洗衣服还不把一双手给冻坏了。”

“我就想着多砍点木柴,以后桂花冬天洗衣服的时候,就用热水洗。”

萧冠城宠媳妇在村里是出名的,他如此说刘玉江那是一点都没多想。

“那我也多砍点柴,灵儿每年冬天手上都起冻疮,今年家里多烧点柴,暖暖和和的她手上的冻疮也能少几个。”刘玉江附和道。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刚刚从院子里出来的夏熙慈听刘玉江提起冻疮来,心想她是不是可以多做一点冻疮膏。

天冷了,不管是村里还是镇上的人都会有冻疮。

冻疮这东西起来之后,又痛又痒,非常难受。

她有个方子效果非常好,只要涂抹上一点,就能止痛止痒。

如果连续用上一个冬天,第二天冻疮绝对不会复发。

而且制作冻疮膏的药材都非常普通,如果用她灵泉空间催生药材,一天之内她就能催生出来一堆。

夏熙慈越想越觉得可行。

第167章卖冻疮膏

“爹,咱家还有一些布,下次我跟你一起去长泰县吧,我想制作一些冻疮膏拿长泰县去看看好不好卖。”夏熙慈说道。

萧冠城以前也听说过镇上有卖冻疮膏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村里人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舍得买什么冻疮膏。

“小姝,你这个冻疮膏准备卖多少钱一盒。”萧冠城放下手里的斧头问道。

冻疮膏的价格提高没人要,太低没银子赚,一个不好就算制出来也是鸡肋。

“我想10文钱一小盒,就用细竹筒装着,这么多。”说着夏熙慈比画了一下,一个小竹筒差不多也就三指高的样子。

“这个价格倒是合适,只是这么便宜能有钱赚吗?”

10文钱一小盒,如果成本太高,只赚个两三文,怕是还不够折腾的。

“熬制冻疮膏的药材很容易找,十斤药材差不多100文的样子,能熬一锅,一锅药怎么也能装上几百个小竹筒吧。”

萧冠城一听成本这么便宜,瞬间就心动了,这可是不错的买卖。

“那后天咱就去长泰县,你这边能做出来吗?”萧冠城又问道。

“能,不过没那么多竹筒啊?”

“这个好说,一会我就去山上砍竹子去。”

山上的竹子都被冻过了,砍回来之后全都跟冰棍一样硬,也亏得有裴建书这个大力神在,他拿着锋利的砍刀,只见他在院子里咣一顿砍,到了傍晚的时候,夏熙慈收获了六筐小竹筒。

10文钱一竹筒的冻疮膏,自然不会把小竹筒收拾得多细致,把竹筒口稍微一打磨就能用。

而封口的位置就更加粗糙了,直接拿了柔软的玉米皮来。

夏熙慈看着手里绑着玉米皮的小竹筒,心中感叹果然很乡村。

第二天一早,夏熙慈和裴建书一起赶着牛车去了山上。

两人来山上一来是拉药材,而来则是拉粮食。

那日夏熙慈说给杨家人1000斤粮食可不是说说的。

“小姑,我来看你了。”夏熙慈提着一大篮子收拾好的母鸡进了屋里。

萧芷兰已经出月子了,但天气寒冷,萧奶奶叮嘱萧芷兰万不可轻易出屋。

她有个什么事就让杨宝儿跑腿,怎么也要在屋子里呆两个满月才能下地。

“小姝来了,赶紧来屋里烤烤火。”萧芷兰很是高兴的招呼到。

萧芷兰这边屋子里有火炕,为了保暖,在火炕和灶台中间拉起了一道布帘子。

生火暖炕的时候,要多少开一点门,这时候把布帘子拉起来,可以挡风,还能阻挡火塘里的烟往屋里窜。

屋里放了炭盆,那炭烧得很好,一丝烟都没有。

夏熙慈心想萧冠城还真是心痛这个妹妹,他把烧得最好的炭拿来给了萧芷兰。

“小姑,你这几日身子如何,奶奶年纪大了,没跟着我一起上来,她心里惦记着你,让我从家里拿了几只母鸡给你炖汤喝。”夏熙慈说道。

自从萧芷兰生了孩子,萧奶奶那是分外舍得花钱,母鸡,猪蹄,猪尾巴,送了不少过来。

这一个来月的功夫,萧芷兰眼看着胖了一圈,脸上也有肉了。

萧芷兰看着夏熙慈带萧奶奶拿来的东西,心中暖暖的,有娘痛真好啊。

两人闲聊了一会,萧芷兰问道,“小姝,现在入冬了,田里也没什么事了,你看能不能给宝儿几个找点事情做,她们总不能闲着。”

以前山上农田里有活,她们每天干活有银子领,有饭吃日子过得非常舒心。

现在天冷了,农田里也没什么活做了,她们这些人心里就慌慌的,虽然夏熙慈没说,但总不能只吃饭不干活吧。

“小姑此事不着急,我明天就要去一趟长泰县,到时候看看冻疮膏的事情能不能做,如果能做大家就有活做了。”

制作冻疮膏,除了砍竹子麻烦点,其他程序妇人也都能做,倒是非常适合杨宝儿等人。

“宝儿,你识字吗?”夏熙慈问道。

山上几个孩子都不识字,他们每天无所事事,夏熙慈感觉这样浪费时间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教他们认识几个字。

杨宝儿摇摇头,农户家的姑娘,哪里有识字的。

夏熙慈又问了其他几个姑娘,他们全都不识字,这下夏熙慈可犯愁了,她最近都住山下,没法来教她们识字啊。

“苏姑娘,我识字。”余婆婆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啊?余婆婆你真是深藏不露啊”夏熙慈一脸惊呆地看向余婆婆,没想到她竟然识字?

“哪里,我年轻那会,夫君是个秀才,他教我认了不少字。”

“这样啊,余婆婆你能不能教教这些孩子们,我这次出去买些笔墨纸砚回来,大家先都认认字,明年开春我就给他们请个夫子。”

夏熙慈早就问过几个表弟表姐,他们也都是不识字的,再加上山上几个孩子,还有裴建书,凑个小班请夫子还是可以的。

“我认识的字不多,但如果孩子们愿意学,我还是非常乐意的。”

夏熙慈在屋里跟众人说了一会话,就去库房搬东西了。

用麻袋装着的是粮食,用竹筐装的是药材。

裴建书一个人没一会功夫就把牛车装满了。

《姜姝颖裴寒深》相关文章

更多章节

佚名其他作品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

更多

@2019 万丰网